欢迎来到《中级注安〈实务〉考试每日一练:本质安全设计措施》的学习环节。在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中,怎样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风险,是每一位注册安全工程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质安全设计措施,作为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设计优化,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小潜在危险。那么,本质安全设计措施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又是怎样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的呢?
类别:其他安全
考点 1:本质安全设计措施 ★★★本质安全技术是指通过改变机器设计或工作特性,来消除危险或减小与危险相关的风险的保护措施。1.合理的结构形式2.限制机械应力以保证足够的抗破坏能力3.使用本质安全的工艺过程和动力源4.控制系统的安全设计5.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6.机械的可靠性设计7.遵循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原则6.机械的可靠性设计(1)使用可靠性已知的安全相关组件。指在预定使用、环境条件下,在固定的使用期限或操作次数内,能够经受住所有有关的干扰和应力,而且产生失效概率小的组件。需要考虑的环境条件包括冲击、振动、冷、热、潮湿、粉尘、腐蚀或磨蚀材料、静电、电磁场。由此产生的干扰包括失效、控制系统组件的功能暂时或永久失效。(2)关键组件或子系统加倍(或冗余)和多样化设计。当一个组件失效时,另一个组件或其他多个组件能继续执行各自的功能,保证安全功能继续有效。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或技术,避免共因失效(由单一事件引发的不同产品的失效,这些失效不互为因果)或共模失效(可能由不同原因引起,以相同故障模式为特征的产品失效)。(3)操作的机械化或自动化设计。可通过机器人、搬运装置、传送机构、鼓风设备实现自动化,可通过进料滑道、推杆和手动分度工作台等实现机械化。减少人员在操作点暴露于危险,而限制由这些操作产生的风险。(4)机械设备的维修性设计。设计应考虑机械的维修性,当产品一旦出故障,易发现、易拆卸、易检修、易安装,维修性是产品固有可靠性的指标之一。维修性设计应考虑以下要求:①将维护、润滑和维修设定点放在危险区之外;②检修人员接近故障部位进行检查、修理、更换零件等维修作业的可达性;③零、组部件的标准化与互换性;④同时,必须考虑维修人员的安全。
记忆方法:设计、可靠性已知、冗余、多样化设计、机械化或自动化、维修性
【典型例题 2019】实现本质安全,是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治本之策,下列机械安全措施中,不属于机械本质安全措施的是()。A.避免材料毒性 B.事故急停装置C.采用安全电源 D.机器的稳定性【答案】B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本质安全设计措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概念,更是实际操作中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怎样将这些措施有效地融入到机械设备的设计、生产和使用中呢?这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将安全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细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微信扫描上方“安全工程师做题宝”小程序二维码,立即使用免费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