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13861,即《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我国针对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类和编码的重要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详细解读:
一、gb 13861标准
- 
        制定目的:GB 13861的制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促进生产安全管理,减少和防止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各个领域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以及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激反应。 
二、gb 13861标准修订背景与意义
- 
        修订背景: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逐步好转,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了适应近年来安全生产行业发展新需求、新问题以及新形势下的多样性问题,该标准的修订显得尤为重要。 
- 
        修订意义: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是通过标准化技术手段科学指导行业主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预防、管控的基础性工作。GB 13861的修订有助于适应安全监管部门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对于提升整个国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gb 13861标准主要内容
GB 13861标准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多类,并分别编制了代码,方便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以下是一些主要分类及代码(示例):
- 
        人的因素: 
- 
            体力负荷超限(如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延长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 
- 
            心理异常(如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 
            辨识功能缺陷(如感知延迟、辨识错误等) 
- 
        物的因素: 
- 
            机械因素(如旋转部件、移动部件、传递部件、切削部件等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 
- 
            电气因素(如电力线路、电气设备和电气加工工艺等电气设备的危险因素) 
- 
            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 
            信息系统缺陷(如存在缺陷的信号系统) 
- 
        环境因素: 
- 
            声学因素(如噪声、振动、声爆等) 
- 
            照射因素(如各种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 
            气象因素(如气压、温度、湿度、风等) 
- 
            作业环境不良(如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等) 
- 
        管理因素: 
-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不完善或未落实(包括平台经济等新业态) 
- 
            应急管理缺陷(如应急资源调查不充分、应急能力风险评估不全面等) 











































